2006/12/20 | 看黄金甲归来,《黄金甲》到底想说什么?-转
类别(人生百态) | 评论(2) | 阅读(49) | 发表于 16:37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评论!非本人评论,只因看后共鸣,顾转自博客珍藏!

黄金甲

第一,必须声明我没有批大腕抬高自己的意思!

我是怀着挑好的心理去看这部大片的,我想张艺谋必竟是张艺谋应该给我们一些惊喜。真的,我是想找点惊喜的。就在骂声一片的时候,我想我能找出哪怕是一点点好,也可以证明我的审美超出大众。但现在,我不得不说,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呀。老张真的是在污辱中国观众的智力。

想表明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自始至终,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我真的找不出一个主题。哪么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人性呢?我自始至终也找不到一个结点。父不父,子不子,母不母的。难道这就是中国的历史,或者说是老张同志要呈现出老外的所谓中国的东西吗?电影是什么?我觉得也可以作为一个宣传的工具。一部影片,让人看完之后,能够让人明白一些道理,这个理可能不是宣教似的,但必须是种潜移默化在每个观众眼里的。也许它也不是一味的真善美,但总是能够让人明白不善不真,是丑陋的。可是呢,在这部片子里,我看不出来有这样的东西存在。

就在明明知道,元祥出卖她的同时;我们的皇后居然跟自己的亲生儿子说:“菊花总是开放一次。”晕倒!这是用多少人命去换的呀。退一步说,难道她真的不知道,她会把儿子逼到什么样的地步吗?或者说难道她愿意用儿子死换她的生吗?在最后一场戏时,也是的。我狂晕!我想在一部贺岁大片里,是不应该宣扬之中自私的母亲的,而影片没有对这个提出什么样的批评。而且把所有人都杀尽的王,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还有就是他鞭苔三儿子的时候,我真的看不出咱们周大哥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原谅我,我真的看不出来。大家都说,周与巩不错;可是我就是没有看出他们不错。自始至终,我觉得只有周杰伦在演戏,其他人都没有,都不知道在干什么。

当然我必须这并不是演员的错。因为编剧根本就没有告诉演员,他演的这个角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让演员怎么演呢?难道就是想表达一个变态的家庭吗?如果仅仅是这样,我觉得编剧也不需要这么编,导演就更不必这么演呢!那些黄金战士都在浪费人才。呵呵,就在这个皇宫里,突然来了那么多的银甲战士,而我们作为当值的二王子居然不知道。呵呵,还有我觉得极不真实就是那么多的太监大臣与宫女。我求求老张,别这样糟蹋我们的古人拉!虽然说中国的成人们都知道你在编故事;而是看电影的中国小孩子以及老外们,他们会认为这就是中国的,这就是中国的历史的!不要是因为用个五代十国,就可以跳出历史,天马行空了。如果真是要达到你这样的效果,你还不如把这个片子拍成科幻片好了。

算了,我只是为自己的35元钱心疼,而且我是站着1个多小时把电影看完的。因为我买到了最后一张最差的片。影院里人是出奇的多。我想以后,作为中国观众就应该去买盗版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应该联合起来抵制这些滥片。每次大家伙都是被浩大的宣传攻势,为了赶个潮流所以花巨款进入影院,而最后每次都是失望而归。我们不能再浪费自己的钱,来养这些破人。我们不能用手投票,不能对他们拍什么片子作出要求,那么只能用脚投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去看,当他们亏死算了!

中国大片,全民关注,焦点话题,70元的票价,中影电影院的大厅坐无虚席!

   在进场前,我挤过售票厅排成横队的人群,大声问售票员:还有七点的票吗?回答:七点八点的早就没有了,只剩九点多的几张了。听罢,我一边暗自庆幸早上九点提前购票的英名之举,一见佩服中国大片的“万有引力”,或者说,中国大片无与伦比的宣传能量!

   前几天,我在评论《云水谣》时,指出过中国电影的宣传问题:中国电影的宣传已成了欺骗观众、厚颜吹牛的同义词,一部毫无民族文化特色、充满对好莱坞低级模仿的《魔比斯环》被吹棒为中国“动画版的《指环王》”,一部小打小闹的小品之作《新街口》更是贯以“中国版的《美国往事》”。这些响亮的宣传口号在拿国外经典为自己脸上贴金时,影片本身的素质又狠狠打了制作和宣传方一个响亮的耳光,成了中国电影市场不成熟的笑话。《云水谣》也是不甘落示弱,捧出被代代影迷视为爱情经典的《乱世佳人》作自己的“伴娘”,良好的自我感觉也不过是再一次应证了中国电影的宣传暨吹牛的特点。(详见拙作《<云水谣>:爱情与史诗的双重沦陷》,载《燕赵都市报》)

   至于中国大片,其全民造势、全球宣传的架势已成了中国大片的一大特点:中国大片被戏称为“烧钱大片”,一方面试图与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过度营销的弊病。电影海报、广告随处可见,导演、演员到处秀场,借各大国际电影节登台亮相,已是中国大片司空见惯的连带景象。《英雄》拍摄期间封杀所有报道,首映典礼放在人民大会堂。《十面埋伏》如法炮制,就连国产文艺大片《天下无贼》也设计了别具特色的发行仪式:包下专列命名为“无贼号”,邀请一干记者从北京奔赴香港。《无极》仅在戛纳电影节就投入100多万美元,以极其奢侈的排场映射着中国电影超英赶美的狂飙突进。《夜宴》也绝非等闲之辈,借世界杯之佳期,以央视为平台与足球“联姻”打造一段“豪门夜宴”进行造势,赚足了世人的眼球。(详见拙作《由<夜宴>看中国大片时代》,载《艺术评论》》

   《黄金甲》的广告已经做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广告充斥着大大街小巷的角落,近日我更是持续不断地收到类似的短信:[免费]黄金甲今晚隆重上映,手机抢票再掀高潮!今夜狂送2000张!。这样短信即便免费,冷不顶的“杀出”也干扰了大家正常的工作与休息,充分显示了《黄金甲》的宣传方要钱不顾百姓的龌龊和不道德!你说是不是呢?!

   《黄金甲》继承此前中国大片的“哥哥姐姐”们的高招,整出一个庞大怪异的“首映典礼秀”,邀请了吴宗宪、蔡康永、阿雅、陶晶莹、曾宝仪、郭德纲、何炅、沈星、经纬、王东十大名铁嘴串烧”黄金甲”群星,此前还将与央视分手的优育解说员黄健翔也扯了进来,搞点与“央视强权”有关的八卦娱乐新闻,赚取观众关注,混个眼熟。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绞尽脑汁造势、花样叠出宣传、标贴张艺谋作品、由新画面制造的《黄金甲》再一次见证了中国大片宣传就是欺世盗名、骗取百姓钱财的最佳例证!

   新爱的朋友,如果你珍惜自己的血汗钱,那么,票价在30元以上就千万别进影院为《黄金甲》贡献票房了!让张艺谋、张伟平们拿下四亿票房的牛皮吹空吧!与其花大钱看《黄金甲》,还不如找出《英雄》和《夜宴》的碟片重温,因为《黄金甲》不过是它们的简单综合而已!

   我之所以花钱观看,一方面,因为自己被朋友戏称为“影疯三错”,像《黄金甲》中的母后一样处于癲疯的状态,呵呵。另一方面,因为我想亲自去见证一下被影评人们评价为“张艺谋创纪录”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到底是如何。今晚,我花了70元钱,用自己的眼睑和大脑体会了公映前被赞歌包围的《黄金甲》的素养,我也可以清楚地告诉大家一些此前评论的内幕:

   这是9月25日一个叫“柳柳”的业内人士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又创造了一个纪录》一文中的话语:

   “其实作为全球第一场放映,来看电影的都是以电影为生的人,电影于他们而言,更象是代表了生活的手段,而不是梦想的寄托。此前,他们已经看过不知道多少好电影。但这一刻,他们好象全部成了影迷,掌声,没有人带头而是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掌声。这些平时过于冷静和理智的电影人们,这一刻,多少显得有些不合身份的激动和动情。......直到午餐将近结束时,张伟平和张艺谋的出现。两张组合,从最初的最初,到现在的现在,一直在给我们带来惊异。在他们走进餐厅的时候,大家都站起来,鼓掌。其实可能许多人象我一样,都是头一次这么近距离和两位。....敬到我们这桌了,我们都有些影迷的做法,也不知道是谁开始让张导演在首映票上签名留念。一下子大家都过来,张导演微笑着一个一个的签名。可能他也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后来,签名的场面有些过大了,新画面和中影的领导开大家的玩笑:你们都吃饱了,张导演可是被我们从申奥那边拉过来的,还饿着肚子呢。....张导演还是微笑着,坚持签完。最后,举着杯子,微笑着,点头,说谢谢!谢谢!谁该谢谁啊?此时此地,好象我们更应该谢谢他。让我们因为被感染而找回了年轻的冲动。跟我同桌的一个熟人抱怨:早知道这样,应该带着相机来。我明白他的意思:合影的机会有,但这样意义的合影却不会有了。看当时的场景,遗憾的人不止他和我。”

   这就是所谓的影评!创造一个纪录的影评!让群众掏大钱进影院的的影评!

   我想说,《黄金甲》完全囿于中国大片既有框架之内,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不思进取、伪色情、假大空、大导挂帅、名星演绎、充斥乱伦、布满欲望、宣扬背叛的虚妄大片!

   下面,我将从故事主题、场面主题、场面色彩、人物表演、制片导演、中国大片的发展等方面做一详细评述...(待续)

故事主题:杀戮照常,乱伦到底!


有人说:张艺谋是视觉的巨人,故事的侏儒。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偏激和片面,一直认为《活着》是张艺谋的巅峰之作。在《活着》中,张艺谋把摄影机放到了人群中,以一个普通人的心理去展示小人物的心态,在《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处处可见的“民族符号”有所减少,实实在在地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在半个世纪中的心酸故事。《活着》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样,都根植于文学名作。经历了暂别文学名著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两部空有其表的视听大片之后,张艺谋重拾旧有创作养成,选择曹禺名著《雷雨》改编成《满城尽带黄金甲》(简称《黄金甲》)。相比《夜宴》对《哈姆雷特》大刀阔斧的改编,使其丧失莎翁原著精髓的先例,《黄金甲》较为忠实地体现了《雷雨》的故事框架。但是,作为一部中国大片,张艺谋在不经意间又再一次陷入大片剧本的困境。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张艺谋要将《雷雨》的故事背景放置到古代的王宫,而抛弃曹禺构建的封建礼教主宰行为的旧社会?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张艺谋营造华丽、绚烂场面,渲染恢弘气势的需要。因为,从逻辑层面来看,只有王宫皇室才能制造最为金壁辉煌的场面,位极人臣的最高统治者才有权力调动最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排练出最为气势宏大的场面。《黄金甲》故事背景的迁移,使得张艺谋有条件发挥视听特长,同时不可避免地弱化甚至背离了曹禺原著的核心思想。

《雷雨》的主旨在于通过一家大户人家的悲剧撒开封建礼教的黑暗面,痛斥封建纲常对于人性、爱情的伤害。在《黄金甲》中,大王不断强调“规矩”二字,然此“规矩”已无非封建礼教的纲常,而是对于统治阶级地位的终极维护。当“规矩”频繁出现时,联系到《英雄》传递的“天下”主题,我不由得怀疑张艺谋是不是又一次映射政治,暗地里对统治阶层进行一次献媚呢?(但愿我是多虑吧)。大王把“规矩”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循“规矩”者生,逆规矩者死。推进故事的偏偏是剧中人不呼规矩,于是在“死”字大旗下宫庭在48小时之内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杀戮,我们看到的是依然是权力、欲望、背叛、复仇,结果依然是剧中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太子自杀末逐被三王子刺死,二王子为母造反不成自尽而死,三王子半路杀王失败被活活打死,小婵精神错乱被卫兵飞刀送命,前王后真相大白后被判军乱器射死,那个忠心耿耿的蒋太医更是成为皇室纷争的替死鬼。这种权力、欲望、背叛、复仇之下的杀戮与死亡,与《无极》、《夜宴》一脉相承。

张艺谋将曹禺对礼教陈规的批判抛弃之后,原著中的乱伦关系则完全转化为对于人性黑暗面的展示,《夜宴》中叔嫂、母子、兄妹关系暧昧的乱伦世界赤裸裸地转变为母子、兄妹之间的打情骂俏,而且太子一人既与王后情丝不断、难舍难分,又与小婵甜言蜜语、宽衣解带,可谓是将乱伦放大到了公众化影视的极限。当我们把《十面埋伏》、《无极》、《夜宴》、《黄金甲》摆在面前,再去看张之亮的《墨攻》时,会发现后者是何其地健康、积极、向上、乐观与美好!

2006.12.29 转老罗的牛逼评论!

1.电影居然真的不是特别差,只是很差而已,我们都知道以张艺谋现在的水准和态度,本来可以更差。

2.对白有些还是挺傻,但放映过程中没有出现很多的笑场,不能否认张艺谋老师的古装商业片有进步了。不过有些张老师的传统傻逼项目还是保留了下来。比如周杰伦一挥刀,他的士兵们就齐刷刷地喊一声“攻!”,走一会儿周杰伦一举刀,队伍就很整齐地停了下来,停下来不稀奇,稀奇的是他们又齐刷刷地喊一声“止!”,敢情所有的人都是指挥官。当然,如果把这个当成是团体操并且知道张老师要担任奥运开幕式总指挥,也许就不觉得很稀奇了。看过“英雄”的观众应该还记得那里面的团体操演员们喊的“大风”和“大王,杀不杀,杀不杀”。想到了这些,再看接下来的画面就顺理成章了:周润发的士兵用铁铸的城墙一样的装备挤死周杰伦的手下的时候,很整齐地喊了一声“迫!”,周杰伦从空中掉下来的时候,他的手下们把他接住的时候同样整齐地喊了一声“承!”,周润发露面的时候,跪下来的士兵一起喊“参!”,起身的时候又一起喊“兴!”。团体操演员们集体喊“控!”的时候,影院里有两个男同志忍不住不约而同地嘀咕了一声“操!”,于是观众笑做一团。

杰王子领着他的人马和他爹的侍卫们厮杀的时候,上面下令不得伤了杰王子,结果杰王子的手下全都被乱箭射死了,杰王子老师虽然一直在他们中间,但是没有一支箭射到他,最狠的是,杰王子再次爬起来的时候,被放倒了一地的双方士兵们连一个挣扎呻吟的都没有,全都死得非常安静。

3.我不觉得周润发和巩俐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演得很出色,以周润发的演技来说,这次的表现非常一般。至于巩俐,能肯定的是变得越来越丑了。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以为巩俐一辈子都没好看过,直到后来补看了漏掉的红高粱才知道过去为什么有人说她是美女。当然,除了演红高粱的时候,她确实是一直都很丑。有的美女,从出生到变成老太太,每个阶段都很好看(甚至越老越好看,比如张曼玉老师),有的美女,青春痘一退也就该退休了。我可能是太讨厌巩俐了,所以甚至感觉不到她演得好还是不好,只觉得讨厌。看来为了艺术鉴赏,我要学会控制情绪。其实有时候我做得还不错,比如为了牛博网的编辑工作强忍着厌恶的心情去看柳叶刀、和菜头和五月散人的博客的时候。

倒是周杰伦的演出让我有点惊讶,这个我本来最讨厌的亚洲艺人演戏居然还不错,这部电影如果不是张艺谋来导,我相信他可以演得更好。戏服和扮相的弱智当然不是他的责任。而且把他和巩俐放到同一部影片里的时候,我几乎感觉不到他的讨厌,巩俐真行,“我看行”。

4.虽然网上到处都在说什么“满城都是大波妹”,但大波妹的镜头其实并不多,冲这个去看电影的猥亵男们肯定会后悔,不如买本男人装之类的软黄杂志,一张电影票的钱可以买好几本。

“大波妹”们的波其实并不大,乳沟都是硬挤出来的,当然这个大家在网上可能也都听说了。低胸装实在是太低了,勉勉强强盖住乳头,张艺谋这么失态可能是意识到剩下的好日子不多了,同样作为老男人,我能理解,尽管仍然鄙视。这“大波妹”的角色乳晕稍大点儿的女孩根本就玩不转,巩俐有两个镜头明显能看见乳晕,很难看,当然她露不露乳晕都难看。我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唐朝仕女图里,那些古代胖妞们确实穿着准低胸装,但是好像没低到这种打个喷嚏就要蹦出来一个以上(含一个)的奶子的程度,回家忍不住上网找了找古画的照片确认了一下,证实张艺谋确实比唐朝人狠。

5.不知道张老师是自己胡思乱想生造出来的还是确有史书记载的根据,总之影片中宫里太监报时的声音着实扰民,不对,是扰皇,我要是皇帝,就不让他们在我家里这么胡闹,我会让他们都到张艺谋家报时去,我出工钱。

6.配乐比较夸张,令人不安的合唱(准确地说是合哼)奇多,稍有点悲剧意味的场面时音乐就会很做作很硬梆梆地响起,好像在合唱:真惨啊,你看,这事儿多惨啊。

7.张艺谋的上两部商业大烂片,再烂画面也总是养眼的,这一次,满屏幕的金色和特别过分的琉璃绝对会损伤视力,我想不到除了穷疯了的人谁会觉得那些刷满了金漆的画面好看。另外,实在看不出三亿多花到哪里去了,场面虽然奢侈到了土鳖的程度,但是也不过是一个皇宫广场,几间刷满了金色镶嵌了琉璃的卧室和一些团体操演员的服装而已。除了追杀蒋太医那一场,几乎没有外景,基本上是舞台剧的感觉,怎么会花掉三亿呢?不过这三亿是张伟平说的,想想心情又平静了。

8.我们都知道国内的影院放电影总是缺斤短两的,而且偷工减料的手法很粗犷,经常让你看到前后衔接不上的画面。这一次,我注意到开场的时间是两点半,片尾字幕结束的时候是四点半,如果影院放映信息栏上的“片长136分钟”属实,那就是切掉了十几分钟,但好像没看到什么接不上的画面,说明流氓的技术也在进步。

9.看完出来感觉很扭曲,黄金甲明显没有英雄和十面埋伏那么弱智,可是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英雄十面埋伏无极虽然拍得特傻逼,但大家至少还能看个乐,骂骂娘,一起取笑一下张、陈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恶趣味,可这次连这点乐趣都没有了,作为影片的制作水准算是有了点进步,但对观众来说,可能感觉更没意思了。还有,妈的,这次连画面都不好看了。

10.我的反省:在我的家乡好像没有重阳登高的习惯,不过按照我小时候的理解,重阳登高应该指的是爬到山上去,看到电影里在皇宫内的广场上弄个高台登上去穷折腾,觉得张艺谋又犯傻了。结果回家查了查google,发现介绍重阳登高的习俗的文章里说重阳节除了登高山,登高塔登高台也是常见的。看完了不免有些惭愧:人家张老师只不过连拍了两部大傻逼电影而已,为什么要因此觉得他做什么都傻逼呢?这种不健康的心态要不得。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
0

评论Comments